在中国,现金贷正面临严苛的监管,而那些退场的从业者已经赚得盆满钵满。
目前,愈加多的创业人士将目光锁定到东南亚。
这里的人口规模、经济条件与移动支付等客观环境兼具,网络金融创业也较其他地方更有优势。
本文主人公,黑马大赛选手、印飞科技开创者范本洁将他的创业首站设在印尼。
这里的2.6亿人口不少都是月光族,借贷需要旺盛,金融业进步更为落后,等于中国的2013年。
在中国人喜欢存钱不太喜欢借钱的状况下,中国都有这么大的市场。
更何况印尼、东南亚那边的人是喜欢借钱,不喜欢存钱的。
范本洁感觉,这次创业是天时地利人和。
在印尼做网络金融是种什么样的体验?创业家i黑马于日前采访了范本洁。
以下是其讲述,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。
从2008年开始,我曾分别在中国平安担任商品经理,在宜信担任高级商品经理,在厚本金融担任商品总监。
在这段时间,我还去北京大学读了一个全日制MBA。
去年8月,我首次有了创业的想法,想做一个催收界的猎聘网,模式就是网贷平台把不好的资产像简历一样一条条放到网上,然后催收机构可以自己选择点击单条不好的资产,平台对催收机构可以按点击收费,这个和猎聘网的简历免费上传,但猎头查询简历收费模式非常像。
不过,因为投资人提出苛刻的条件,我最后舍弃。
今年二3月份,我想过做共享车后窗,安装一款投影仪硬件在私家车后面,广告商在APP里面推广竞价投入广告,用户可以在APP里面选择广告,依据GPS轨迹和播放时间收费。
但我偏运营,没广告商资源,缺一个广告行业的合作伙伴,譬如分众出来的。
同时,我想到的创业方向就是消费金融。
无论是现金贷还是点对点等,在中国已经做的很热门、非常旺,技术也非常棒,搬到东南亚国家,或许会最好。
(*印飞科技开创者范本洁)大家的商品在8月中旬正式上线,短短两周,现在已突破万次下载,申请贷款的量也好几千了。
现在,印飞科技团队共有16人,其中10人坐落于上海办公室,6人坐落于印尼办公室。
去印尼创业在我还没离职的状况下,VC就向我抛来橄榄枝。
加上项目本身也很好,我感觉天时地利人和,最后在4月底时正式离职。
投资机构本来就在看印尼市场,投了近10个印尼方向的团队,资源和能调配的信息很可观。
我感觉印尼也最好,当地还有不少同学,双方这么默契,资源非常互补,所以就选定了印尼。
第一,经济条件很好,网络环境支付条件与中国比较接近。
一个非常穷的国家,连支付都没,是没方法完成网上的放贷和收款的。
东南亚在网络环境上跟的中国最紧,阿里巴巴、腾讯也在那边到处买买买、投投投。
第二,人工本钱不可以太高。
印尼的贫富差距巨大,两极分化紧急,普通劳动者的月薪只有中国平均水平的1/3-1/2左右。
譬如,同样的一个职位,在上海月薪是15K,还不是985、211学校毕业的人,在印尼你可能仅需支付5K,并且可以在当地排名前十的学校毕业生中招聘。
第三,东南亚离中国近。
你可以把研发放在中国,把业务放在东南亚,两头都顾得上。
业务和研发没什么时差,那边有哪些问题,这边立刻就能修。
(*当地最大的出行APPGO-JEK)第四,这个市场是很庞大。
印尼有2.6亿人口,整个东南亚接近6个亿人口。
在中国人喜欢存钱不太喜欢借钱的状况下,中国都有这么大的市场。
更何况印尼、东南亚那边的人是喜欢借钱,不喜欢存钱。
虽然他们的人口只有中国的一半,但在借贷这个市场,反而你会感觉欣欣向荣。
在权衡是选印尼还是印度时,我是这么想的:中国人是非常勤奋、非常聪明,也就是说,你在中国做一个东西,不少人就会模仿你,角逐就会非常激烈。
这在印度也同样适用。
印度人也非常聪明、非常勤奋,你在印度做一个东西,立刻就有人开始学、开始模仿。
角逐同样会变得非常激烈。
我做这个项目,有一个核心的特征,就是需要有源源持续的资金对接才能做大。
东南亚人相对没印度人或者中国人那样勤奋,他的反应没这么快。
也就是说,你在印尼做这件事,当地人是没感觉的。
等你开始赚钱了,他还未必能了解你在做的是什么东西。
他绝对没这么快。
在前期,你面临的角逐没多么激烈。
我需要在印尼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,先打造肯定的壁垒,譬如说已经做到肯定的规模、团队完整、谈了几个银行开始合作。
到那时,当地人即便再有资源,追上来会非常累。
印尼初体验印尼有几千万的华人,占总人口的5%~10%。
但这里的华人,包含想法、语言和思维,都和大家不同。
譬如,语言是以印尼语和英语为主。
虽然中国也有不少少数民族,但汉族占主体。
即便不是汉族,其中大多数人都会说汉语,交际比较简单,思路也比较一致。
印尼就不同,除去华人,还有穆斯林、爪哇族、巽他族等,当地历史上甚至发生过排华。
对文化的感官、冲突,对新语言的同意,对当地的食物、人文习惯,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。
印尼的网络金融进步水平比较落后,等于中国2012-2013年的水平。
当地的华人居住很密集,喜欢存款,而印尼人则持完全相反的消费观念,月光族较多,喜欢借钱。
但因为借款人收入水平低,还款能力差,普通的催效果果并不太好。
尽管这样,相较于2013年的中国借贷市场,印尼的坏账率仍是较低水平。
当地用信用消费很不简单,普通的信用卡刷卡也需要提供很多的材料证明,这也是导致信用卡持卡率只有3%是什么原因之一。
我和当地银行的行长聊过。
他说,之所以不做这项业务,是担忧当地人没办法按时还款,中国现金贷催款的施压办法(创业家i黑马注:譬如电话催收),对印尼人成效会低一些。
在中国,派人线下催收获本较高,而在印尼,500块都有人去催收,由于他们有的催收职员非常穷,想为了一点收入就从事这份工作。
印尼没钱人不少,印尼有一个其他区域没的职业,人肉红绿灯,估计从业者有5万人,就是帮转弯的汽车挡住直道上直行的汽车,帮你转弯成功,这是一份收入低又危险的工作。
事实上,中国在今年实质上已经成为印尼的第一大投资国,虽然新加坡还是名义第一大投资国,但由于有的新加坡香港的资金,其实来自中国。
在Fintech行业,印尼法律不允许外资100%控股当地企业,最多只允许85%控股。
很多中国公司因此与印尼公司展开合作。
而在印尼,开设一家从事借贷业务的公司,本钱较低,牌照申请相对简单。
这也造就了很多外资企业涌入印尼市场。
有很多设立在新加坡的公司在印尼从事业务并因此享有税务打折。
而在新加坡,公司在出售股份时需要向新加坡政府上交20%的股份出售所得税。
所以创业人士选择在开曼群岛设立公司,虽没税务上的打折,但在进行股份出售时,开曼群岛设立的公司无需向开曼政府缴税。
我目前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自己正在创业,但他们年龄大可能也不懂什么叫创业,不懂什么是网络金融。
而我可以与他们推荐在印尼的所见所闻,这也会让他们感觉是一件好玩的事情。
反正新的东西总会叫你产生新的感官,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业的心态。
三顾印尼今年新年刚过,我首次去印尼,先对当地市场进行了第一个初步考察,并见了我在当地的同学,寻求了他们的建议,他们对于我来印尼创业十分支持,我首次去住的是酒店。
首次去的感觉是,我会发现科技金融大多数企业都没进去,还极少。
(*印尼的文化象征物odel-odel)这就像卖鞋一样。
你看到不少人都没鞋子,就派两个人去做调查。
第一个人回来对你说说,老大,印尼人不穿鞋,大家卖鞋一定亏,别卖了。
第二个人说,老大,太棒了,当地人都没鞋,大家去卖鞋!这两个看法没对也没错,你需要自己去判断:当地人到底需无需鞋子?我就是这种感觉。
最后衡量下来,我觉得当地人需要鞋子,只不过他们还没看到卖鞋子的。
假如真有卖,他们会有一两个人先穿,最后全岛的人都会穿起来。
我决定要进入这个市场,后来也加快了速度。
拉着风投谈价格,谈做法等。
第二次去印尼,已经确认创业了,我用了Airbnb,你长期居住,酒店就偏贵,而Airbnb上住满28天房价可以打6折。
这次去,我的目的是确认上一轮对接的业务并签约。
待了一个月,主要为了去和一些潜在的合伙人先对接一下,包含支付、短信、征信、律师、监管与第三方催收机构。
还有就是把公司注册步骤的最后一步走完,面试很多的职员,确定两三个初始职员。
(*印飞团队)大家要做的是白领现金贷,类似宜信的宜人贷和精英贷。
当地做网络金融的APP差不多有10个左右,预估市场容量至少在50个以上。
第三次去印尼是7月份,我依旧选择的是Airbnb,住了将近一个月。
这次的主要目的,是初步打造风控和审批、催收的团队。
每一次去,我的信心都会变大,毕竟是首次创业,推进的速度却比预期要快。
无论是在印尼,还是回国后,我都会认识新的朋友。
在跟新朋友介绍项目时,我的思路会愈加明确。
几乎所有人听到印飞在做的事情,都会感觉这个项目非常可靠,极大概成功,这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。
黑马大赛出海赛就是我回国后才了解的。
印飞最后从海选中崭露头角,并最后获得了最高的排名。
刚开始来参赛时,因为商品没上线,我怕丢人,就把项目叫金融科技出海,不敢叫印飞。
我了解自己不可能晋级。
你什么都没,如何晋级呢?你把印飞写上去丢脸,还不如写一个金融科技出海,过来看看其他人如何做的,学习一下也很好。
第一天是30进15。
我是唯一一个没商品就进到15强的人,另外14个都是有商品、有业务、有数据,甚至有筹资的团队。
第二天是15进5,再是5进3,最后是排名。
我为何可以排到最高的名次?我连商品都没,靠一张嘴就能击败对手吗?我哪有这么厉害呢?背后我猜想的逻辑是,我这个项目可能真的很好,其他人一听就了解了。
网络借贷这个业务,不是靠顾客累起来的,就是有一单赚一单。
把中国的现金贷/现金分期放到印尼,就是能赚钱。
解决资金,铸造壁垒我曾有3个同班同学来自印尼。
念书时,大家之间非常单纯、友好,没任何目的性。
我永远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到印尼开公司。
其中一位是当地很大的金融家族,他家就有好几家银行。
无论是他一个人还是推荐朋友帮我,都没任何问题。
他本人还做了一家用电器商,可以向我提供顾客、创始基金或者数据等方面的帮忙。
另外一位同学是当地最大的一家银行的高管,他会在牌照、政府关系、监管条件和银行等方面提供支持。
最后一个同学,他一个人开了一家物时尚业的公司,对整个创投体系、当地用人体系和劳动政策方面,可以给予我帮助。
在印尼拓展业务,你也需要申请牌照,但不是每一家都申请。
现在不少家都是无牌运营,政府还没监管到这个层面。
早在去年,中国和国外的玩家就已经在印尼放贷,对标国内外模式,诞生了譬如印尼版的分期乐和印尼版的现金贷。
你会发现,在监管风险和坏账风险不高的状况下,他们的增长都还很好,回报也非常大。
大家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,会少走不少坑。